三维颅骨重建阐明了新世界猴子的进化
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来检查和重建属于两种已灭绝的猴子Caipora bambuiorum和Cartelles coimbrafilhoi的颅骨化石。这些化石大约在30年前在巴西巴伊亚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位于Caatinga,一个占据巴西东北地区一部分的半干旱生物群落。
将这些图像与来自14个现存的中美洲和南美洲灵长类动物的颅骨进行比较,使研究人员能够识别适应性并推断出已灭绝和现存物种之间以前未知的关系。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涉及新世界猴或化石的化石的颅内形态研究,”圣保罗大学考古与民族学博物馆(MAE)教授,实验室附属研究员AndréMenezesStrauss说。巴西大学生物科学研究所(IB-USP)的考古学与环境/进化人类学(LAAAE)。
古人类学家使用从脑膜中取出的石膏,分析了颅内形态,以估计化石灵长类动物大脑的形状和大小。
该研究的结果得到了圣保罗研究基金会 - FAPESP的支持,发表在美国体质人类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描述了属于Atelidae-Alouatta(吼猴),Ateles(蜘蛛猴),Brachyteles(羊毛蜘蛛猴或muriquis)和Lagothrix(羊毛猴)家族四种现存属的14种颅骨和颅内形状变异,以及灭绝的物种C. bambuiorum和C. coimbrafilhoi。今天世界上大约有350种灵长类动物。超过200种是platyrrhines。
这项研究由阿根廷拉普拉塔博物馆的人类学家伊万佩雷斯领导。他的合作者包括隶属于圣保罗大学(USP)和坎皮纳斯大学(UNICAMP)的巴西科学家,以及比利时,法国,德国和美国机构的研究人员。CástorCartelle是米纳斯吉拉斯州天主教大学(PUC-MG)的古生物学家,其名称为Cartelles coimbrafilhoi,也是该研究小组的成员。
C. bambuiorum和C. coimbrafilhoi的化石标本保存在米纳斯吉拉斯州贝洛奥里藏特的PUC-MG自然历史博物馆。现存的platyrrhines的14头颅骨来自阿根廷拉普拉塔博物馆,巴西里约热内卢国家博物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阿根廷自然科学博物馆和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使用医用CT扫描仪对所有16个样本进行数字化。为每个样本生成一个虚拟的颅内三维模型,并从CT扫描数据中提取颅面的三维模型,”施特劳斯说。
化石标本受损,特别是在颧弓(颧骨)区域,因此研究人员选择了两种策略来分析它们。根据施特劳斯的说法,在C. bambuiorum的情况下,没有右颧弓,但是左弓是完整的。
“我们在3-D模型中将未受损的拱门反射到损坏的一侧,利用双侧对称性,通过这种虚拟修复,获得了完整的标本,”他说。“在C. coimbrafilhoi,双方都没有,所以我们使用估算方法来估计缺失部分的位置。”
佩雷斯沿着每个颅骨的曲线和表面数字化26个解剖标志和373个半标志,以及每个颅骨上的64个标志和196个半标志。在几何形态测量学中,地标是具有进化意义的2-D或3-D点。半地标由相对于其他地标的位置定义,例如,在地标X和Y之间的中间。
“这些数据作为多变量分析的基础,可以比较16个样本的所有特征,并寻找表明形态学[因此]适应性模式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施特劳斯说。
换句话说,由于现存的Atelidae物种(最大的新世界猴子)的标本包括Alouatta,Ateles,Brachyteles和Lagothrix的颅骨,因此将它们与已灭绝物种的标本进行比较,以确定这两种化石是否相似并且可能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