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Nature杂志 > Nature杂志精选 >

介绍下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有什么临床意义

导读 近日有关于介绍下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有什么临床意义的问题受到了很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介绍下连续监测法测定...

近日有关于介绍下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有什么临床意义的问题受到了很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介绍下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有什么临床意义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到介绍下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有什么临床意义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信息,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与介绍下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有什么临床意义相关的信息吧(以下内容来自于网络非小编所写,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删除)

CK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

正常人体中有三种同工酶,即CK-BB(CK1)、CK-MB(CK2)和CK-MM(CK3)。

CK作用后生成的磷酸肌酸含高能磷酸键,是肌肉收缩时能量的直接来源。

CK需要镁离子激活。

1.原理

酶偶联反应测定CK活性浓度。

在340nm监测NAD(P)H的生成量,可计算出CK的活性浓度。

2.生理变异

年龄、性别和种族对CK含量都有一定影响。

CK含量和肌肉运动密切相关。

3.参考值

男性38~174U/L(37℃);

女性26~140U/L(37℃)。

4.临床意义

升高:

(1)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生后2~4h此酶即开始升高,12~48h达最高峰值,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在2~4天降至正常水平。

(2)病毒性心肌炎。

(3)肌营养不良症、皮肌炎、骨骼肌损伤。

(4)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及一些非疾病因素如剧烈运动、各种插管及手术、肌肉注射冬眠灵和抗生素。

降低:甲亢,长久卧床者总CK(主要为CK-MM)可下降。

5.CK同工酶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

CK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正常人体中有三种同工酶:

在细胞线粒体内还有另一种CK同工酶,称为CK-Mt。

(1)检测方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CK同工酶免疫特性和电泳迁移率各不相同。在电泳时,CK-BB迁移最快,走在阳极白蛋白区;CK-MB居中,位于α2和β球蛋白区;CK-MM最慢,位于阴极γ-球蛋白区;CK-Mt迁移率最低,位于CK-MM之后。电泳后进行酶促反应显色,观察结果。

(2)临床意义:正常血清中绝大部分为CK-MM的活性,含有少量的CK-MB,CK-BB含量极少,用一般方法测不出。

CK同工酶活性的变化见于以下情况。

1)CK-MB是目前公认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有价值的生化指标。(诊断心梗现多用免疫化学法测定其质量)

2)肌营养不良:肌肉创伤、皮肌炎患者CK-MM明显增高。

3)心肌梗死以外的心脏疾患有时也可有血清CK-MB的轻度升高。

延伸阅读:肌酸激酶(CK)又称肌酸磷酸激酶,能可逆地催化肌酸和三磷酸腺苷生成磷酸肌酸和二磷酸腺苷的反应。在pH中性条件下,以ATP生成为主,以保证组织细胞的供能。正向反应利于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生成的ATP,以磷酸肌酸的形式进入细胞液,满足细胞生理活动之需要。CK广泛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