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怎么回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简称AFLP)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妊娠并发症,通常发生在妊娠晚期,尤其是妊娠晚期的最后三个月。该病以肝脏内脂肪异常堆积为特征,可能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危及生命。
尽管AFLP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其与脂质代谢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遗传因素有关。此外,某些基因突变(如ACADM、CPT2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AFLP的症状发展迅速,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黄疸、乏力、意识模糊等。若未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凝血障碍、子痫前期、早产甚至母婴死亡。
为了帮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基本信息,以下是一份总结性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总结
项目 | 内容 |
全称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AFLP) |
发生时间 | 多见于妊娠晚期,尤其是孕晚期(30周以后) |
发病原因 | 尚不明确,可能与脂质代谢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遗传因素有关 |
高危人群 | 有家族史、多胎妊娠、既往AFLP病史、某些基因突变者 |
主要症状 | 恶心、呕吐、右上腹痛、黄疸、乏力、意识模糊、高血压等 |
诊断方法 | 血液检查(肝功能异常、血脂升高)、影像学检查(超声或MRI)、病理检查 |
治疗方法 | 立即终止妊娠(剖宫产为主),支持治疗(保肝、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
预后情况 | 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孕妇和胎儿生存率较高;延误治疗可导致严重后果 |
预防措施 | 目前尚无明确预防方法,定期产检、关注身体异常信号是关键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虽然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进展迅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发现任何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便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