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穿操作细则】腹腔穿刺术(简称“腹穿”)是临床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性操作,主要用于抽取腹腔积液进行实验室检查,或缓解因大量积液引起的不适。为确保操作安全、规范,现将腹穿操作的流程与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一、操作前准备
项目 | 内容 |
患者评估 | 确认适应症,排除禁忌症(如严重凝血功能障碍、休克、腹壁感染等) |
知情同意 |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操作目的、风险及可能并发症,签署知情同意书 |
器械准备 | 腹穿包、无菌手套、消毒用品、局部麻醉药、注射器、标本容器、敷料等 |
体位选择 | 通常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必要时可侧卧 |
穿刺点选择 | 常选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或根据B超定位 |
二、操作步骤
步骤 | 操作内容 |
1. 消毒铺巾 | 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或酒精进行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 |
2. 局部麻醉 | 用2%利多卡因进行皮下及腹膜层局部麻醉 |
3. 穿刺进针 | 保持穿刺针与皮肤垂直,缓慢进针至腹腔 |
4. 抽液 | 固定穿刺针,连接注射器抽吸腹水,注意观察液体颜色、量及性质 |
5. 标本留取 | 根据需要留取不同部位的腹水样本,送检常规、生化、细胞学等 |
6. 拔针与处理 | 拔出穿刺针后压迫穿刺点5-10分钟,覆盖无菌敷料 |
三、术后处理与观察
项目 | 内容 |
观察生命体征 |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及腹部情况 |
注意并发症 | 如出现腹痛、出血、感染等,及时处理 |
记录与报告 | 记录操作过程、抽出液量及性状,并及时报告检验结果 |
饮食指导 | 术后适当禁食,根据病情调整饮食 |
四、注意事项
1.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2. 穿刺过程中若遇阻力或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评估原因。
3. 大量放液时需控制速度,避免引起循环系统不稳定。
4. 对孕妇、凝血功能差或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应谨慎操作或避免使用。
五、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 | 表现 | 处理方法 |
出血 | 穿刺点渗血或腹腔内出血 | 加压包扎,必要时输血或手术 |
感染 | 发热、腹痛、穿刺点红肿 | 使用抗生素,必要时引流 |
脏器损伤 | 剧烈腹痛、血压下降 | 立即停止操作,评估是否需要手术 |
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细致的术后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腹穿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操作要点,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灵活应用,确保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