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治疗是什么意思】CRT治疗是“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的缩写,中文通常称为“心脏再同步治疗”。它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医疗手段,特别是针对那些存在心脏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患者。通过植入一种特殊的起搏器(CRT-P)或心脏除颤器(CRT-D),CRT能够协调左右心室的收缩,从而提高心脏泵血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一、CRT治疗简介
CRT治疗主要用于以下情况:
- 心力衰竭(HF)患者
-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或其他心电图异常
- 心脏射血分数(EF)低于35%
-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该技术通过在心脏的左右心室放置电极导线,使两个心室同时收缩,减少心室不同步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CRT治疗的类型
类型 | 全称 | 功能 | 适用人群 |
CRT-P |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Pacemaker | 仅提供心脏再同步起搏功能 | 无严重心律失常风险的患者 |
CRT-D |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Defibrillator | 同时具备起搏和除颤功能 | 存在突发性心律失常风险的高危患者 |
三、CRT治疗的优点
1. 改善心功能:提升心脏泵血效率,减轻心力衰竭症状。
2. 提高生活质量:患者体力活动能力增强,日常活动更轻松。
3. 降低住院率:减少因心力衰竭加重而需要住院的情况。
4. 延长生存期:对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有显著的生存获益。
四、CRT治疗的适应症
适应症 | 描述 |
心力衰竭 | EF ≤ 35%,且存在心室不同步 |
心电图异常 | 如LBBB、QRS波增宽等 |
临床症状明显 | 如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
药物治疗无效 | 经标准药物治疗后仍无法控制症状 |
五、CRT治疗的手术过程
1. 术前评估: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MRI等检查。
2. 麻醉:通常采用局部麻醉加镇静。
3. 导线植入:通过静脉将电极导线植入右心房、右心室及左心室。
4. 设备安装:将起搏器或除颤器植入胸部皮下。
5. 术后随访:定期调整设备参数,监测心脏功能。
六、CRT治疗的风险与注意事项
- 感染风险:手术部位可能感染。
- 导线移位:电极导线可能移位,需再次调整。
- 出血或血肿:穿刺部位可能出现出血或血肿。
- 设备故障:起搏器或除颤器可能发生故障,需定期检查。
总结
CRT治疗是一种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先进治疗方法,通过恢复心脏左右心室的同步收缩,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适用于特定类型的患者,尤其是那些存在心室不同步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人群。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总体而言,其疗效明确,是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