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名词解释】胎盘早剥是指在妊娠20周以后,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的现象。这是一种严重的产科急症,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需及时诊断和处理。
一、胎盘早剥概述
胎盘早剥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外伤、多胎妊娠、吸烟、羊水过多等。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阴道出血、子宫压痛、胎心异常等。根据剥离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显性、隐性和混合型三种类型。
胎盘早剥的处理方式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孕周以及母婴状况。轻度病例可能通过密切监测和保守治疗处理,而重度病例则需要紧急剖宫产以保障母婴安全。
二、胎盘早剥关键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妊娠20周后,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
发病时间 | 多发生于妊娠晚期(尤其是32周以后) |
症状 | 腹痛、阴道出血、子宫压痛、胎心异常、休克表现等 |
分类 | 显性胎盘早剥、隐性胎盘早剥、混合型胎盘早剥 |
常见原因 | 高血压、外伤、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吸烟、既往胎盘早剥史等 |
诊断方法 | B超检查、临床评估、胎心监护等 |
治疗方式 | 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治疗或紧急剖宫产 |
并发症 | 凝血功能障碍、胎儿窘迫、产后大出血、母体休克等 |
预防措施 | 控制孕期高血压、避免腹部外伤、定期产检等 |
三、注意事项
胎盘早剥是一种突发性强、进展迅速的产科急症,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是降低母婴风险的关键。同时,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有助于预防胎盘早剥的发生。
总结:
胎盘早剥是妊娠期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引起高度重视。了解其定义、症状、分类及处理方式,有助于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