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多发于夏秋季,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或水疱。虽然大多数病例病情较轻,但少数患儿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炎、肺炎等,需引起重视。
一、疾病概述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小儿手足口病 |
病原体 | 肠道病毒(如EV71、CoxA16等) |
传播途径 | 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粪-口途径 |
易感人群 | 5岁以下儿童为主 |
发病季节 | 夏季和初秋为高发期 |
临床表现 | 发热、口腔疱疹/溃疡、手足皮疹/水疱 |
传染性 | 强,尤其在发病初期 |
二、典型症状
症状 | 描述 |
发热 | 多为低至中度发热,部分可高达39℃以上 |
口腔病变 | 咽部、舌面、颊黏膜等处出现小水疱或溃疡,疼痛明显 |
手足皮疹 | 手掌、脚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疹 |
全身症状 | 食欲下降、精神差、乏力等 |
三、诊断与治疗
项目 | 内容 |
诊断方法 | 根据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史,必要时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或血常规检查 |
治疗原则 | 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退热、补液、口腔护理等 |
抗病毒药物 | 一般不推荐使用抗病毒药物,仅在重症病例中考虑 |
并发症处理 | 如出现脑炎、肺炎等,需及时送医治疗 |
四、预防措施
措施 | 内容 |
个人卫生 | 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后 |
环境卫生 | 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清洁玩具、餐具等 |
饮食管理 | 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多饮水,清淡饮食 |
隔离患者 | 患儿应居家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
接种疫苗 | 目前已有针对EV71型的手足口病疫苗,建议适龄儿童接种 |
五、注意事项
- 若孩子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避免延误治疗。
- 在托幼机构中,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
通过科学防控和及时治疗,绝大多数小儿手足口病可以顺利康复,家长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做好日常防护,是预防疾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