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秋季腹泻】小儿秋季腹泻,又称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肠道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每年的9月至次年1月之间,尤其在秋季高发。该病由轮状病毒引起,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项目 | 内容 |
病原体 | 轮状病毒(Rotavirus)是主要致病菌,属呼肠孤病毒科 |
传播途径 | 粪-口传播、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 |
易感人群 | 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尤其是6~18个月的儿童 |
发病机制 | 病毒侵入小肠上皮细胞,导致细胞坏死,影响营养吸收,引发腹泻 |
二、临床表现
症状 | 描述 |
发热 | 多为低至中度发热,少数可有高热 |
呕吐 | 常见于起病初期,持续时间较短 |
腹泻 | 水样便,无脓血,每日可达10次以上 |
脱水 | 表现为口干、尿少、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 |
其他 | 部分患儿伴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 |
三、诊断方法
方法 | 说明 |
病史询问 | 了解近期是否接触过患病儿童、饮食情况等 |
体格检查 | 观察是否有脱水表现及腹部压痛等 |
实验室检查 | 粪便常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血常规等 |
影像学检查 | 一般无需,严重时可考虑腹部B超 |
四、治疗原则
类型 | 内容 |
对症治疗 | 补液、退热、止吐、止泻等 |
抗病毒治疗 | 一般不推荐使用抗病毒药物,以支持治疗为主 |
预防并发症 | 重点预防和纠正脱水,监测电解质变化 |
中医辅助 | 可配合中药调理脾胃功能,改善症状 |
五、预防措施
措施 | 说明 |
接种疫苗 | 推荐接种轮状病毒口服疫苗(如Rotarix、RotaTeq) |
注意卫生 | 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
合理喂养 | 母乳喂养可增强免疫力,避免过早添加辅食 |
避免交叉感染 | 在流行季节减少去人多的地方,注意个人防护 |
六、护理建议
方面 | 建议 |
饮食 | 给予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油腻 |
补液 | 口服补液盐(ORS)是首选,严重者需静脉补液 |
休息 |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活动 |
观察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
总结:
小儿秋季腹泻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婴幼儿疾病,家长应提高警惕,注重预防和早期识别。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指导进行科学护理与治疗,以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