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折返激动】在心脏电生理学中,“折返激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理解折返激动的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心脏病的病理基础和治疗方向。
一、
折返激动是指心脏电信号在传导过程中因某些异常路径或结构而形成“循环”,导致心脏节律异常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心脏存在结构性或功能性障碍的情况下,例如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后、电解质紊乱等。
折返激动是许多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等)的重要机制之一。其核心在于电信号在心脏内某处“绕圈”,不断重复激活心肌细胞,从而引发异常的心跳节奏。
二、表格形式总结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折返激动是指心脏电信号在传导过程中因异常路径或结构形成“循环”,导致心脏节律异常的现象。 |
发生机制 | 1. 存在传导阻滞区 2. 传导路径存在延迟 3. 心肌细胞兴奋性改变 |
常见类型 |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 室性心动过速(VT) - 心房颤动(AF) |
诱发因素 | - 心肌梗死 - 心脏手术后 -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 - 药物影响(如洋地黄类药物) - 心脏病(如心肌病、瓣膜病) |
临床表现 | - 心悸 - 头晕 - 气短 - 胸痛 - 严重时可出现晕厥或猝死 |
诊断方法 | - 心电图(ECG) - 动态心电图(Holter) - 心脏电生理检查(EPS) |
治疗方法 | - 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 - 导管消融术 - 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如ICD) |
三、结语
折返激动是心脏电生理紊乱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了解其机制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对于患者而言,及时识别症状并接受专业检查与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