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异位嗜铬细胞瘤以近期几例手术...】一、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一种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引起高血压、心悸、出汗等症状。而异位嗜铬细胞瘤则是指发生在肾上腺以外部位的相同类型肿瘤,常见于腹膜后、纵隔、盆腔等区域。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对疾病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病例被早期发现并得以治疗。本文通过回顾几例近期手术案例,进一步探讨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常分泌儿茶酚胺。 异位嗜铬细胞瘤:发生在肾上腺以外部位的相同类型肿瘤。 |
发病机制 | 多为良性,少数为恶性;与基因突变(如SDHB、VHL等)有关。 |
临床表现 | 高血压(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悸、出汗、头痛、体重减轻等。 |
诊断方法 | 血尿儿茶酚胺测定、影像学检查(CT/MRI)、基因检测等。 |
治疗方式 | 手术切除为主,术前需充分准备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
手术风险 | 术中可能出现高血压危象、出血、心脏并发症等。 |
术后管理 | 监测血压、激素水平,定期随访。 |
近期案例分析(举例) | 案例1:肾上腺左侧肿瘤,术前使用α-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术后恢复良好。 案例2:异位肿瘤位于腹膜后,手术难度较大,术后出现短暂低血压。 案例3:双侧肾上腺肿瘤,行微创切除,术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 |
三、结语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异位嗜铬细胞瘤虽属罕见病,但其潜在的严重并发症不容忽视。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这类疾病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警惕性,有助于实现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