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Nature杂志 > 宝藏问答 >

糖尿病腎病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周星星说故事

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微血管併發症之一,主要影響腎臟功能。長期高血糖會損害腎臟的過濾單位——腎小球,進而導致蛋白尿、腎功能減退,最終可能發展為終末期腎病(ESRD)。本文將對糖尿病腎病的基本概念、臨床表現、診斷方法及治療策略進行總結。

一、基本概念

項目 內容
定義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腎臟疾病,主要特徵為腎小球高灌注和高壓力,導致腎小球損傷。
常見類型 1型與2型糖尿病均可發生,但2型更為常見。
發病機制 高血糖導致腎小球過度負荷、氧化應激、炎症反應及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活化。

二、臨床表現

階段 表現
初期(微量白蛋白尿) 尿中白蛋白排泄率輕微增加,但無明顯症狀。
中期(顯性白蛋白尿) 尿蛋白增多,可能伴隨水腫、高血壓等。
晚期(腎功能下降) 腎功能逐漸減退,出現貧血、骨質疏鬆、心血管風險增加等。
終末期腎病(ESRD) 腎功能完全喪失,需透析或腎移植。

三、診斷方法

方法 描述
尿白蛋白測試 通過測定24小時尿蛋白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來評估腎臟損傷程度。
血肌酐與eGFR 血肌酐水平上升及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GFR)下降反映腎功能受損。
腎臟超聲 觀察腎臟大小、結構變化,幫助判斷是否為糖尿病腎病。
腎臟活檢 在診斷不確定時進行,以區分其他類型腎病。

四、治療與管理

治療方向 具體措施
控制血糖 使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目標HbA1c控制在7%以下。
控制血壓 血壓目標一般為<130/80 mmHg,常用ACEI或ARB類藥物。
限制蛋白攝入 降低蛋白質攝取可減輕腎臟負擔,建議每日0.8–1.0 g/kg體重。
避免腎毒性藥物 如NSAIDs等可能加重腎損傷的藥物需謹慎使用。
生活方式調整 戒煙、限酒、適量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早期干預 當發現微量白蛋白尿時,應立即採取保護腎臟的措施。

五、預防與展望

糖尿病腎病的預防關鍵在於早期篩查與積極管理。定期檢查尿蛋白和腎功能,有助於及早發現並延緩病情進展。未來研究方向包括更精準的生物標記物、新型藥物開發以及個性化治療方案的應用。

總而言之,糖尿病腎病是一種嚴重且潛在致命的併發症,但透過科學的管理和預防,可以有效延緩其進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