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简称CHF)是一种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满足身体需求的长期疾病。它通常由心脏结构或功能的持续性损伤引起,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疲劳、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慢性心力衰竭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表现。其发展过程缓慢,症状逐渐加重,需长期管理和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的核心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供氧不足的慢性疾病。 |
常见病因 |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瓣膜病、糖尿病等。 |
主要症状 | 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尤其是下肢)、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体重增加等。 |
诊断方法 |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查(如BNP/NT-proBNP)、胸部X光等。 |
治疗目标 | 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降低住院和死亡风险。 |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如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ARNI等)、生活方式调整、必要时手术或植入设备(如心脏起搏器、除颤器)。 |
预后情况 | 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但若不控制,可能逐渐恶化。 |
总结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影响全球数千万人。虽然目前尚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的管理与治疗,患者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了解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方式,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促进早期干预和长期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