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又称为“雪口”或“口腔念珠菌病”,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常见口腔疾病。虽然它在成年人中相对少见,但在婴幼儿、免疫力低下者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群中更为普遍。
一、鹅口疮的病因
鹅口疮的主要致病菌是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这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正常情况下存在于人体的口腔、肠道和阴道中,通常不会引发疾病。然而,当身体免疫力下降、口腔环境改变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破坏了正常的菌群平衡时,白色念珠菌就可能大量繁殖,从而导致感染。
二、鹅口疮的症状
鹅口疮最典型的症状是口腔内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斑块,这些斑块通常出现在舌头、颊黏膜、上颚或咽喉部位。初期可能像一层奶渍,但与奶渍不同的是,这些斑块不容易被擦掉,强行擦拭后可能会留下红肿的创面,甚至出血。
除了白色斑块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口腔疼痛或灼热感
- 吞咽困难
- 食欲减退
- 婴儿可能出现哭闹、拒绝吃奶
三、鹅口疮的高发人群
1. 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和哺乳期的宝宝,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感染。
2. 免疫力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糖尿病患者等。
3.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人群:这些药物会破坏体内正常的微生物平衡,增加真菌感染的风险。
4. 佩戴义齿的人:如果义齿清洁不当,也可能成为真菌滋生的温床。
四、鹅口疮的诊断与治疗
鹅口疮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表现即可初步判断,必要时可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认是否为白色念珠菌感染。
治疗方面,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常见的包括:
- 制霉菌素:常用于儿童,可以制成溶液或药片含服。
- 氟康唑:适用于成人或严重病例,口服或静脉注射。
- 局部抗真菌药膏或喷雾:如克霉唑等,可直接涂抹于患处。
此外,保持口腔卫生、避免滥用抗生素、增强免疫力也是预防鹅口疮的重要措施。
五、如何预防鹅口疮?
1. 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刷牙、使用漱口水,尤其是佩戴义齿者要定期清洗。
2. 合理用药: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如有需要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 增强体质: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锻炼,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4. 注意卫生习惯:特别是婴儿,母亲在哺乳前应清洁乳头,避免交叉感染。
六、结语
鹅口疮虽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如果忽视治疗,可能会引起不适甚至影响进食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于婴幼儿来说,家长更应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了解鹅口疮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一常见病症。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病情请咨询专业医生,切勿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