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是什么】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 AHF)是指心脏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泵血,导致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的一种严重临床综合征。它通常发生在已有心脏疾病的基础上,也可能突然发生于无明显心脏病史的患者。急性心力衰竭病情发展迅速,可能危及生命,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一、急性心力衰竭概述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心脏在短时间内无法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导致组织缺氧和功能障碍。 |
发病速度 | 突然或快速进展,通常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生。 |
常见病因 | 心肌梗死、高血压急症、严重心律失常、感染、液体负荷过重等。 |
主要症状 | 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乏力、水肿、意识模糊等。 |
诊断方法 | 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胸部X光、超声心动图、BNP/NT-proBNP检测等。 |
治疗目标 | 缓解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
治疗措施 | 吸氧、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机械辅助装置等。 |
二、急性心力衰竭的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机制,急性心力衰竭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类型 | 特点 | 常见原因 |
急性左心衰竭 | 以肺淤血和肺水肿为主 | 心肌梗死、高血压急症、心律失常等 |
急性右心衰竭 | 以体循环淤血为主 | 肺动脉高压、右心梗死等 |
全心衰竭 | 左、右心同时受累 | 严重心肌病变、广泛心肌梗死等 |
非心源性心力衰竭 | 由非心脏因素引起 | 败血症、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
三、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 说明 |
年龄较大 | 老年人心脏功能减退,易发生心衰 |
心脏病史 | 如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等 |
高血压 |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脏负荷过重 |
糖尿病 | 影响心血管系统,增加心衰风险 |
液体负荷过重 | 过量输液或饮水过多,加重心脏负担 |
感染 | 如肺炎、败血症等诱发心功能恶化 |
四、急性心力衰竭的处理原则
1. 紧急评估与稳定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2. 缓解症状:如使用吗啡缓解呼吸困难,利尿剂减轻肺水肿。
3. 纠正诱因:如控制高血压、治疗感染、纠正心律失常等。
4. 优化心功能: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增强心肌收缩力。
5. 长期管理:出院后需继续服用降压药、利尿剂、ACEI/ARB类药物等,定期随访。
五、预后与预防
- 预后:急性心力衰竭的死亡率较高,尤其是老年患者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 预防:控制基础疾病、避免诱因、规律服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总结
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突发且严重的疾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肺水肿和全身供血不足。及时识别、准确诊断和迅速干预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通过合理的治疗和长期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