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名词解释】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一种严重的急症,主要发生在四肢的肌肉腔室中。当肌肉和神经被紧密包裹在筋膜形成的腔室内时,若因创伤、肿胀或出血导致腔室内压力急剧升高,就会压迫血管和神经,进而引发组织缺血、坏死,严重时可导致肢体功能丧失甚至截肢。
该病常见于下肢(尤其是小腿),但也可能发生在上肢、手部或臀部等部位。早期识别与及时处理是防止不可逆损伤的关键。
一、
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由于肌肉腔室内压力升高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的急症。常见原因包括外伤、骨折、挤压伤、过度运动等。典型症状为“5P”征:疼痛(pain)、苍白(pallor)、感觉异常(paresthesia)、麻痹(paralysis)和无脉(pulselessness)。治疗以手术减压为主,如筋膜切开术,延迟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功能障碍。
二、表格形式展示关键信息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 |
英文名称 | 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 |
定义 | 因肌肉腔室内压力升高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引发组织缺血、坏死的急症 |
常见部位 | 下肢(尤小腿)、上肢、手部、臀部等 |
常见病因 | 外伤、骨折、挤压伤、剧烈运动、血管损伤、术后肿胀等 |
典型症状(5P征) | 疼痛(Pain)、苍白(Pallor)、感觉异常(Paresthesia)、麻痹(Paralysis)、无脉(Pulselessness) |
诊断方法 | 临床评估、筋膜室压力测量(正常<15 mmHg,>30 mmHg需紧急处理) |
治疗方式 | 紧急筋膜切开术(减压),必要时进行清创或截肢 |
预后 | 早期治疗预后良好;延误治疗可致永久性功能障碍或截肢 |
预防措施 | 避免长时间压迫、控制创伤后的肿胀、术后密切观察等 |
注: 本文内容基于医学常识整理,具体诊疗请以专业医生意见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