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一、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是一种以肾脏体积缩小、表面呈现颗粒状改变为特征的慢性肾脏疾病,常见于长期高血压患者。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萎缩,属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种类型。该病多由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引起,导致肾脏血管病变,进而引发肾实质损伤。临床表现包括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及肾功能逐渐下降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需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由于该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定期体检和血压监测对预防和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治疗上以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为主,同时注意饮食管理与生活方式调整。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
英文名称 | Primary Granular Contracted Kidney |
定义 | 一种因长期高血压导致的慢性肾脏病变,表现为肾体积缩小、表面颗粒状改变。 |
病因 | 长期高血压是主要诱因,导致肾小球动脉硬化、肾小管萎缩。 |
病理特征 | 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 |
临床表现 | 蛋白尿、血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 |
诊断方法 | 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肾脏B超、肾活检(必要时)。 |
治疗原则 | 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 |
常用药物 | ACEI/ARB类降压药、利尿剂、降脂药等。 |
预后 | 早期干预可延缓进展,晚期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
预防措施 | 定期监测血压、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肾毒性药物。 |
三、注意事项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属于不可逆的肾脏病变,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患者应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并定期复查,以评估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