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是什么样的】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尤其在婴幼儿中较为多见。它是指一段肠道沿着其长轴滑入相邻的另一段肠道内,形成类似“套筒”的结构,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严重时可能引发肠坏死或穿孔。了解肠套叠的症状、病因、诊断和治疗方式对于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一、
肠套叠是一种因肠道蠕动异常导致的疾病,常见于2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1岁的婴儿。典型症状包括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果酱样大便)以及腹部肿块。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或X线;治疗方式包括空气灌肠复位和手术干预。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定义 | 肠道的一部分滑入邻近的另一部分,形成“套筒”状结构,造成肠梗阻。 |
好发人群 | 婴幼儿为主,尤其是6个月至1岁之间的儿童。 |
常见症状 | 阵发性剧烈腹痛、呕吐、果酱样便、腹部可触及肿块、精神萎靡等。 |
病因 | 不明,可能与肠道蠕动异常、病毒感染、过敏反应、肠道肿瘤等有关。 |
诊断方法 | 超声波、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判断。 |
治疗方法 | 空气灌肠复位(非手术)、手术复位或切除坏死肠段。 |
并发症 | 肠坏死、穿孔、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严重时危及生命。 |
预后情况 | 早期发现并治疗,多数预后良好;延误治疗则可能留下后遗症或死亡风险。 |
三、注意事项
肠套叠虽然多发于儿童,但成人也可能发生,尤其在有肠道肿瘤或其他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饮食、排便及情绪变化,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