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手足口病】一、
重症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分泌物或污染的物品传播,临床表现以发热、口腔疱疹及手足皮疹为主。大多数病例为轻症,但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重症,出现脑炎、肺水肿、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是降低重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预防方面,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接种疫苗(如EV71疫苗)等措施均能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二、表格:重症手足口病关键信息一览表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重症手足口病 |
病原体 | 肠道病毒(常见为EV71、CoxA16等) |
传染源 | 患者及其隐性感染者 |
传播途径 | 接触传播、飞沫传播、食物/水传播 |
易感人群 | 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 |
主要症状 | 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食欲下降、精神差 |
重症表现 | 高热不退、抽搐、呼吸困难、意识障碍、脑炎、肺水肿、心力衰竭 |
并发症 | 脑炎、肺炎、心肌炎、循环衰竭 |
诊断方法 | 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测(如病毒核酸检测、血常规等) |
治疗原则 | 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药物、控制并发症、重症监护 |
预防措施 | 保持卫生、勤洗手、避免聚集、接种疫苗(EV71疫苗) |
传播季节 | 夏秋季多发,全年均可发生 |
传播特点 | 具有较强传染性,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环境中爆发 |
三、注意事项
重症手足口病虽然危险,但通过科学防控和早期干预,绝大多数患儿可以康复。家长应提高警惕,增强疾病认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加强监测和救治能力,保障儿童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