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一、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oxic Shock Syndrome,TSS)是一种由细菌毒素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主要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有关。该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常见诱因包括使用高吸收性卫生棉条、皮肤伤口感染及产后或手术后感染等。
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临床表现包括高热、皮疹、低血压、呕吐、腹泻、意识模糊等。诊断通常基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以抗生素和支持疗法为主。
以下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相关信息汇总: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
英文名称 | Toxic Shock Syndrome (TSS) |
病因 | 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链球菌 |
传播途径 | 病原体通过伤口、阴道、手术切口等进入体内 |
常见诱因 | 使用高吸收性卫生棉条、皮肤创伤、产后感染、术后感染等 |
发病机制 | 细菌毒素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扩张、组织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 |
典型症状 | 高热、皮疹、低血压、呕吐、腹泻、意识模糊、肌肉疼痛等 |
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如血培养、尿检、血液生化等) |
治疗方法 | 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等) + 支持治疗(补液、升压药等) |
预防措施 | 避免长时间使用高吸收性卫生棉条、保持伤口清洁、及时处理感染 |
预后情况 | 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死亡 |
三、注意事项: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虽然发病率较低,但一旦发生,病情严重,需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女性在经期使用卫生棉条时,应选择合适的产品并注意更换频率。若出现突发高热、皮疹或低血压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