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白蛋白是什么意思】“微白蛋白”是医学术语,常用于肾脏疾病的早期筛查。它指的是尿液中出现的少量白蛋白(一种血浆蛋白质),在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尿液中几乎不含或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当肾脏功能受损时,白蛋白可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尿液,形成“微白蛋白尿”。
微白蛋白检测是一种敏感、早期的肾脏损伤指标,尤其适用于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及时发现和干预微白蛋白尿,有助于预防慢性肾病的进一步发展。
微白蛋白是指尿液中含有超出正常范围的白蛋白,通常提示肾脏功能异常。它是一种早期检测肾脏损伤的重要指标,常见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通过定期检查微白蛋白水平,可以及早发现肾脏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微白蛋白相关知识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尿液中出现的少量白蛋白,超过正常范围 |
正常值范围 | <30 mg/24h 或 <20 μg/mmol(不同单位标准略有差异) |
异常值范围 | ≥30 mg/24h 或 ≥20 μg/mmol |
检测方法 |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如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
适用人群 |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有家族肾病史者 |
意义 | 提示早期肾脏损伤,可作为慢性肾病的预警信号 |
是否可逆 | 早期干预可逆转或延缓进展 |
注意事项 | 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感染、高蛋白饮食等 |
通过了解“微白蛋白”的含义及其检测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早地关注肾脏健康,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慢性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