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Nature杂志 > 宝藏问答 >

输血指征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Ms丸子在

输血指征】在临床实践中,合理使用血液制品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输血并非万能,也不应随意进行。因此,明确“输血指征”对于规范医疗行为、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一、输血的基本原则

1. 优先考虑替代疗法:如使用红细胞生成素、铁剂等,以减少对异体血的需求。

2. 个体化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血红蛋白水平、症状及合并症综合判断。

3. 遵循循证医学:依据最新的指南和研究结果,制定合理的输血策略。

4. 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因“贫血”而盲目输血,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二、常见的输血指征

以下是一些常见情况下的输血指征总结:

情况 输血指征 说明
急性失血 血红蛋白 <70 g/L 或血容量下降 >30% 需紧急输注红细胞
慢性贫血 血红蛋白 <80 g/L 且有明显症状(如心悸、乏力) 可考虑输血改善生活质量
心脏手术前 血红蛋白 <100 g/L 为术中风险做准备
癌症化疗后 血红蛋白 <80 g/L 且伴有明显症状 减轻贫血相关并发症
妊娠期贫血 血红蛋白 <100 g/L 避免胎儿缺氧风险
肾功能不全 血红蛋白 <100 g/L 改善组织供氧,减轻心脏负担
术后恢复期 血红蛋白 <80 g/L 且存在持续低血压或心率增快 评估是否需要补充血容量

三、注意事项

- 避免过度输血:过多的红细胞输入可能增加感染、循环超负荷等风险。

- 关注输血反应:如发热、过敏、溶血等,需及时处理。

- 定期监测:输血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血红蛋白变化。

- 合理选择血液成分:根据患者需求选择全血、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等。

四、结语

输血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必须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合理掌握输血指征,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同时降低不必要的医疗风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