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得哥尔摩斯症是什么意思】“斯得哥尔摩斯症”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最早源于197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发生的一起银行劫案。在案件中,人质不仅没有对劫匪表现出恐惧,反而开始理解并同情劫匪的处境,甚至在事后拒绝指证他们。这种现象后来被心理学界称为“斯得哥尔摩斯症”。
该病症并非正式的心理学诊断术语,而是用于描述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人在极端压力或威胁下,可能会对施害者产生情感依赖或认同感,甚至为其辩护。
斯得哥尔摩斯症是一种心理现象,通常发生在人质或受害者身上。当个体处于极度危险或控制环境中时,可能会对加害者产生情感上的依赖或认同。这种心理机制可能是为了自我保护而形成的,帮助个体在高压环境下维持心理平衡。虽然这一现象最初是通过真实事件发现的,但现代心理学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种复杂的情感反应,而非独立的心理疾病。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斯得哥尔摩斯症 |
起源 | 197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银行劫案 |
定义 | 在极端压力或威胁下,受害者对施害者产生情感依赖或认同的现象 |
特征 | 情感依赖、认同施害者、为施害者辩护、心理防御机制 |
原因 | 自我保护、心理适应、环境控制 |
是否正式诊断 | 不是正式的心理疾病诊断 |
应用领域 | 心理学、犯罪学、社会学 |
现实案例 | 银行劫案、绑架案、家庭暴力等 |
心理机制 | 可能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相关 |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心理学理论或实际案例分析,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