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种凝血因子的名称是什么】在人体的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因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因子按照发现的顺序被编号为Ⅰ到Ⅻ,其中有些因子在命名时并未完全遵循数字顺序,例如因子Ⅵ后来被确认为不存在,因此实际存在的凝血因子为Ⅰ至Ⅺ以及Ⅻ,共计12种。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这十二种凝血因子的名称及其功能,以下是对它们的总结与表格展示。
一、十二种凝血因子简要介绍
1. 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是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在凝血过程中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
2. 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在凝血过程中被激活为凝血酶,参与纤维蛋白的生成。
3. 凝血因子Ⅲ(组织因子):由受损组织释放,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
4. 凝血因子Ⅳ(钙离子):作为凝血过程中的辅助因子,促进多个步骤的进行。
5. 凝血因子Ⅴ(易变因子):在凝血过程中起到加速作用,属于可溶性因子。
6. 凝血因子Ⅵ(已不再使用):历史上曾用于命名,现已废弃。
7. 凝血因子Ⅶ(前凝血酶原激活物):参与外源性凝血途径,促进凝血酶原的激活。
8. 凝血因子Ⅷ(抗血友病因子):缺乏会导致血友病A,常见于遗传性疾病。
9. 凝血因子Ⅸ(血浆凝血激酶):与因子Ⅷ协同作用,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
10. 凝血因子Ⅹ( Stuart-Prower因子):在凝血过程中起桥梁作用,连接内外源性途径。
11. 凝血因子Ⅺ(血浆凝血酶原激活物):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对凝血反应起调节作用。
12. 凝血因子Ⅻ(接触因子):在血液与异物表面接触时被激活,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二、十二种凝血因子一览表
编号 | 名称 | 功能简介 |
Ⅰ | 纤维蛋白原 | 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 |
Ⅱ | 凝血酶原 | 激活后成为凝血酶,参与纤维蛋白生成 |
Ⅲ | 组织因子 | 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 |
Ⅳ | 钙离子 | 促进多个凝血步骤 |
Ⅴ | 易变因子 | 加速凝血过程 |
Ⅵ | (已废弃) | 历史命名,现不再使用 |
Ⅶ | 前凝血酶原激活物 | 参与外源性凝血途径 |
Ⅷ | 抗血友病因子 | 缺乏导致血友病A |
Ⅸ | 血浆凝血激酶 | 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 |
Ⅹ | Stuart-Prower因子 | 连接内外源性凝血途径 |
Ⅺ | 血浆凝血酶原激活物 | 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 |
Ⅻ | 接触因子 | 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十二种凝血因子各司其职,共同维持正常的止血和凝血机制。了解这些因子的名称和功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血液凝固的生理过程及相关疾病的病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