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妈妈手】“妈妈手”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个说法,尤其在照顾婴儿、做家务或长时间使用双手的人群中更为常见。虽然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妈妈”的专属问题,但实际上任何人都可能因为手部过度使用而出现类似症状。
一、什么是“妈妈手”?
“妈妈手”是一种常见的手腕疼痛症状,医学上称为腱鞘炎(Tenosynovitis),尤其是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它主要发生在手腕的拇指侧,由于肌腱和腱鞘之间的摩擦增加,导致炎症和疼痛。
这种症状通常与频繁重复的手部动作有关,如抱孩子、洗碗、打字、使用手机等。因此,“妈妈手”常被误认为是“妈妈们”的专属问题,但其实任何长期使用手部的人都可能患上。
二、典型症状
症状 | 描述 |
疼痛 | 手腕靠近拇指处持续或间歇性疼痛,尤其在活动时加重 |
肿胀 | 局部可能出现轻微肿胀或压痛 |
活动受限 | 无法用力握拳或抓东西,拇指活动受限 |
压痛 | 按压手腕外侧会有明显疼痛感 |
三、常见诱因
诱因 | 说明 |
频繁重复动作 | 如抱孩子、做饭、打游戏等 |
手腕姿势不当 | 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造成压力 |
年龄因素 | 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肌腱退化 |
怀孕或哺乳期 | 激素变化可能导致韧带松弛,增加患病风险 |
四、如何预防和缓解
方法 | 说明 |
休息 | 减少手部重复动作,避免过度使用 |
冷敷 | 疼痛发作时可用冰袋冷敷,减轻炎症 |
护具 | 使用护腕或固定器,减少手腕负担 |
热敷 | 慢性期可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
物理治疗 | 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拉伸和强化训练 |
医疗干预 | 严重时需就医,可能需要注射或手术 |
五、总结
“妈妈手”并不是只有妈妈才会得的病,而是一种因手部过度使用引起的腱鞘炎。它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日常工作的效率。通过了解其成因、症状和预防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并在早期及时采取措施缓解不适。
如果你经常感到手腕疼痛,建议尽早咨询医生,以便明确诊断并获得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