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疖子】疖子,医学上称为“毛囊炎”或“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毛囊引起。它通常出现在毛发较多的部位,如脸部、颈部、腋下和大腿等处。虽然大多数疖子属于轻微感染,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一、疖子的基本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疖子 |
英文名称 | Boil / Furuncle |
定义 | 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
常见部位 | 面部、颈部、腋下、大腿、臀部等 |
病因 |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 |
症状 | 红肿、疼痛、有脓头、可能发热 |
传播途径 | 直接接触、共用物品、免疫力低下等 |
是否传染 | 一般不具传染性,但病菌可传播 |
治疗方式 | 局部热敷、抗生素、必要时切开引流 |
自愈时间 | 一般1-2周,严重者需就医 |
二、疖子的形成与症状
疖子通常是由于皮肤上的小伤口或毛囊受损后,细菌进入体内引发的炎症反应。初期表现为红肿的小硬块,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变大并形成一个中心有脓头的肿块。患者常感到局部疼痛、压痛,严重时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三、如何预防疖子?
1.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避免使用公共浴巾、毛巾等。
2. 避免抓挠:不要用手去挤或抓疖子,以免加重感染。
3. 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4. 及时处理小伤口:如有擦伤或划伤,应立即清洗并消毒。
四、何时需要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快就医:
- 疖子反复发作
- 肿块迅速增大、疼痛加剧
- 出现高烧、寒战等全身症状
- 疖子位于面部危险三角区(鼻翼至嘴角之间)
五、结语
疖子虽然常见,但不可轻视。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对于反复发作或严重感染的情况,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