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源性血尿是什么情况呢】肾小球源性血尿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血尿类型,主要与肾小球的结构或功能异常有关。它不同于非肾小球性血尿(如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等引起的血尿),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和诊断意义。了解其成因、临床表现及检查方法,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相关肾脏疾病。
一、
肾小球源性血尿是指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红细胞进入尿液中而形成的血尿。这种血尿通常表现为全程血尿,即尿液中红细胞数量较多,且多为变形红细胞。患者常伴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常见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与其他类型的血尿相比,肾小球源性血尿具有以下特点:
- 红细胞形态异常:尿液中红细胞多为皱缩、破碎状。
- 无明显疼痛:通常不伴随排尿疼痛或灼热感。
- 持续时间长:可能长期存在,尤其在慢性肾病中更为常见。
- 常伴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增加,提示肾小球损伤。
为了明确诊断,医生通常会结合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肾脏B超等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二、表格对比:肾小球源性血尿 vs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特征 | 肾小球源性血尿 |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
红细胞形态 | 变形红细胞为主 | 正常或轻度变形红细胞 |
血尿性质 | 全程血尿 | 多为初始或终末血尿 |
是否有疼痛 | 通常无痛 | 常有排尿疼痛或下腹不适 |
是否伴蛋白尿 | 常见 | 少见或无 |
常见病因 | 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等 | 泌尿系感染、结石、肿瘤、外伤等 |
检查指标 | 尿蛋白阳性、肾功能异常 | 尿常规可见白细胞、脓细胞等 |
三、结语
肾小球源性血尿是一种重要的肾脏疾病信号,尤其在出现持续性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尽早干预,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对于患者而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控制血压和血糖等,都是预防和管理肾小球疾病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