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口底多间隙感染】口底多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主要发生在口底区域,涉及多个解剖间隙。由于该区域解剖结构复杂,感染容易扩散,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一、
口底多间隙感染是指在口底区域(即舌下、下颌下及颏下等部位)发生的多个解剖间隙的化脓性感染。常见病原体为细菌,尤其是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混合感染。感染常由牙源性或非牙源性因素引起,如龋齿、牙周炎、扁桃体炎、外伤等。患者常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张口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热等全身症状。
该病病情发展迅速,需尽早诊断和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切开引流及对症支持治疗。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保持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口腔疾病等。
二、表格:口底多间隙感染简要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口底区域多个解剖间隙的化脓性感染 |
常见部位 | 舌下、下颌下、颏下等 |
病因 | 牙源性(龋齿、牙周炎)、非牙源性(外伤、扁桃体炎等) |
病原体 | 厌氧菌、需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
临床表现 | 局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发热 |
典型症状 | 颈部肿胀、口底隆起、言语不清、呼吸困难 |
诊断方法 | 临床检查、影像学(如X线、CT)、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分泌物培养) |
治疗方法 | 抗生素治疗、切开引流、支持治疗 |
并发症 | 呼吸道梗阻、败血症、纵隔炎等 |
预防措施 | 保持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口腔感染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口底多间隙感染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口腔感染性疾病,早期识别与干预对于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