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风湿热是一种与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虽然它不是一种直接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但其发病往往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即“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有关。这种疾病通常在链球菌性咽炎或扁桃体炎后几周内发生,尤其是未及时治疗的情况下更容易引发。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小儿风湿热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身体对链球菌感染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当孩子感染了链球菌后,免疫系统会试图消灭这些细菌,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可能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的组织,特别是心脏、关节、皮肤和大脑等部位。这种自身免疫反应是导致风湿热的主要原因。
二、常见症状
风湿热的症状通常在链球菌感染后2至4周出现,具体表现因人而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关节症状:最常见的表现是关节红肿、疼痛和活动受限,尤其是大关节如膝盖、踝关节、腕关节等。这些症状通常呈游走性,可能在不同关节间转移。
2. 心脏症状:风湿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脏受累,可能导致心肌炎、心包炎或瓣膜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气短、胸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心脏功能不全。
3. 皮肤症状:部分患儿会出现皮疹,表现为环形红斑或结节性红斑,多见于躯干和四肢。
4. 舞蹈症:这是风湿热的一个特殊表现,主要发生在女孩中,表现为不自主、无规律的动作,如面部抽搐、肢体抖动等。
5. 发热:大多数患儿会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发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
三、诊断方法
为了确诊风湿热,医生通常会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 血液检查:包括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升高,提示炎症存在。
- 链球菌抗体检测:如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升高,有助于判断近期是否感染过链球菌。
- 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用于评估心脏是否受损。
四、治疗与预防
目前,小儿风湿热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炎、抗菌和长期预防三个方面:
1. 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类药物,用于清除体内残留的链球菌,防止复发。
2. 抗炎治疗:常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
3. 长期预防:对于有反复发作史或心脏受累的患儿,需长期使用抗生素预防链球菌再次感染。
此外,家长应重视孩子的咽喉感染,一旦发现孩子有咽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五、预后与注意事项
大多数轻症患儿经过规范治疗后可以完全康复,但若未及时治疗或反复发作,可能会导致慢性心脏病变,如风湿性心脏病。因此,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
总之,小儿风湿热虽然听起来比较陌生,但它是可以通过科学防治有效控制的疾病。家长应提高警惕,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及时就医,为孩子筑起一道健康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