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凝血系统负责维持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性以及在受伤时迅速形成血栓以止血。然而,在DIC患者中,这种平衡被打破,导致微小血管内广泛形成血栓,同时伴随出血倾向。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超过了机体的补充能力,从而引发全身性的凝血障碍。
DIC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感染(如败血症)、恶性肿瘤、产科并发症(如羊水栓塞)、严重创伤或大手术等。症状可能包括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伤口出血不止等,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诊断DIC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病史进行综合评估。常见的实验室指标异常包括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以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
治疗DIC的关键在于针对其潜在病因进行处理,同时采取措施控制出血风险和支持重要器官的功能。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补充凝血因子、支持性护理以及对症治疗等。
由于DIC病情复杂且进展迅速,及时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因此,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并在出现疑似症状时尽早寻求专业医疗帮助。